今天晚上,在上海科学技术馆的璀璨灯光下,隆重举行了2007年中国最佳商业领袖颁奖典礼。 300多位中国商界名人齐聚一堂,见证了2007年中国最佳商业领袖的诞生。作为唯一的女性候选人,安利全球执行副总裁,安利(中国)商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郑立金芬, 是第一个登上舞台的,并在颁奖典礼上获得了第一个个人奖项-“中国最优秀的人才管理奖”。
“我在安利工作了30年。在这段时间内,其中一半在中国。我目睹了中国经济的进步与繁荣。我也很幸运能在安利 在发展中国市场的过程中,我可以与一群好朋友,好同事和好伙伴成立安利,并创造出安利的优质品牌。” 9月20日晚,郑李锦芬在致辞中说。 在讲台上,安利(Amway)中国负责人郑立金芬(Zheng Li Jinfen)穿着粉红色旗袍显得格外柔和而优美,但他的言语坚定而庄重。
从1992年安利(中国)的正式注册开始,到1995年在广州投资建设一家工厂,再到2006年获得中国商务部的直销许可证 ,安利(中国)的发展引起了很多关注。 安利(中国)目前占安利全球营业额的27%,已成为安利重要的全球市场。 根据AC Nielsen在2006年进行的一项调查,安利(中国)的知名度和声誉分别达到了99%和83%,安利产品的声誉达到了90%。 尽管就在几年前,安利还是一个“老鼠俱乐部”。 一家被谣言困扰的公司。
直到到达大陆我才知道大海是什么
第一站,香港
“与一个小河塘相比,台湾是一个湖泊,但只有在大陆,您才知道大海是什么。” 这是郑立金粉的经典话。
三十多年前,当时未婚的李金芬毕业于香港大学历史系。 她的第一份工作开始于香港行政办公室。 杰出的李金芬很快上任担任行政总监一职。 但是,当时24岁的李金粉决定放弃工作,而搬到安利,因为“看到一家公司雇用了一位秘书,实际上张贴了整版广告”。 当时,安利在香港的公司只有5人的小公司。
“当安利雇用我时,我也知道安利的模式是有争议的。我当时问过一些政府官员,他们可以被视为我的上级。他们说,只要是 不是金字塔式欺诈。请不要害怕。当时,在香港,传销与直销之间存在明显的黑白分界。”
“那个时候,我只是想离开政府工作。因为政府工作可以让你对未来有一种感觉。我有一个非常明确的预测,并且我可以在几个预测中看到它。 当时,我想进入商业世界,但是对于那些文学和历史专业的人来说,进入商业世界并不容易。” 郑立金芬回忆说
此后,郑立金芬坚信自己的判断并加入了安利,尽管此时,安利模型对她来说是完全不熟悉的。 郑利金芬被任命为安利(香港)公司总经理不久,该公司迅速发展成为香港第一直销公司,当时郑利金芬今年28岁。 他说:“我很幸运能和安利一起成长。”
后来,郑立金粉正面临危险时被派往台湾开放市场,不久将下降三倍。 台湾公司已连续数年成为本地同行中的第一家
在给美国老板的书面报告中,她强烈鼓励总部做出进入中国市场的决定:“安利并非真实 除非它是在中国大陆投资的跨国公司!”甚至有这样的想法:“作为中国人,如果我看不到安利开花结果,
1992年,郑李进芬敦促安利创始人理查德·德沃斯来中国视察。 同年,安利(中国)在广州正式注册,成为仅次于雅芳的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批准的第二家直销公司。 1995年,安利投资1.2亿美元在广州建厂,郑立金奋任董事长。
安利公司(Amway)于1995年在中国大陆正式开业。早在1988年,这家在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的跨国公司就向中国敞开了大门。 看门人是郑李锦芬。 那年,她去了大陆参加“中美商业和经济发展联合会议”。 在会议上看到和听到的一切使她敏锐地感觉到中国正在跃向世界,市场潜力是无限的。 结果,郑李金粉开始在北京,上海,深圳,广州和其他大城市之间频繁旅行。
直销是安利的传统营销方式。 安利本身是全球最大的直销公司。 目前,全球有300万安利直销商销售安利生产的450多种产品。 作为发达国家相对成熟的销售模式,安利在美国和欧洲市场的困难远没有中国大陆市场复杂。 郑力金粉深知“中国市场需要'中国功夫'”。
在1990年代初期,当安利进入中国探索自己的道路时,“直销”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仍然是一个陌生的名词。 在广州投资之前,郑立金分公司直接向广州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委员会寄发了附件。 广州市政府和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专门组织了代表团到香港,美国等地进行考察,最终批准了该投资项目。 。
在第一天,安利的项目选择非常实用。 最初,基于稳定运行的原则,它不希望立即在全国销售产品。 “安利在中国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我们尊重中国国情,不坚持海外市场的经验,及时做出改变,大胆创新。从开设门店,广告到目前的多元化营销模式,我们都是 一步一步。河。” 郑李锦芬说。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:除了每年在广告和人员培训上花费大量资金外,安利(中国)还在150多个城市开设了189家门店,而安利在世界任何其他市场都没有门店。
郑立金芬后来总结了这种独特的管理经验,这是安利(中国)的三个特点:在价值观,灵活性和原则性上; 在营销方式上,基于对中国的国情进行适当的调整,而不会失去安利的特征,即从直销到“商店+直销”; 在管理方法上,应着重于团队的角色,强调团队合作精神,而不是个人英雄主义。
p郑李金芬曾经形容自己是鸭子。 她说:“我就像鸭子一样,漂浮在水面上,看似悠闲,但我的脚在水下不断滑动。”这种“没有惊慌或混乱”是郑李锦芬的工作作风。 毫不奇怪,她带领安利度过了一个多事的时期。 [1997年]进入中国大陆市场两年后,安利(中国)的营业额达到了惊人的15亿元人民币。从1997年到1998年初,金字塔计划像狂风一样席卷了中国。 1998年4月21日,中国政府发布了传销禁令。 一夜之间,安利的分支机构和大陆30多个城市的数千名员工立即停止了工作。 停了三个月,他们每个月损失超过一千万元。 与中国业务有关的安利亚太有限公司纽约市的股票下跌了20%; 这种影响立即波及到员工的亲戚,朋友和消费者,当年销售额跌至3.2亿元。
“那一天我永远不会忘记!” 多年以后,郑李金芬仍然感叹。
后来,郑李锦芬回想起那段日子,并感慨地说:“ 1998年传销禁令和其他重大挫折在我心中只是动荡,不是整天。 我为自己有保持危险的能力而感到自豪。”
不感到惊讶的李正芬(Zheng Li Jinfen)强烈认为,直销在中国一直引起争议的原因是人们对此并不熟悉。 在这种销售模式中,确实存在着东西方价值观的冲突和矛盾。 她认为,要在中国取得成功,任何公司都必须在阴阳之间取得平衡,并成为东西方文化的完美结合。 “我们不需要做出简单的选择,而是找到最佳的整合方式。” 她曾经说过。
十多年来,无论外面发生什么郑利金粉向来以“永不放弃,永不放弃”为安利的同伴,努力最大程度地保护经销商的利益。 从那以后,安利员工一直喜欢称呼郑李金粉为“郑夫人”,这不仅是因为他们对这位如此端庄端庄的女老板的真诚敬佩,还因为她的“不乱也没有惊喜”。 宽容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
人才的方式在于管理
在“ 2007中国最佳商业领袖奖”中荣获年度最佳中国人才 颁奖典礼的管理奖获奖者郑立金对此评论说:“郑夫人无论遇到什么困难,都始终不着急,乐观地对待所有问题。她使人们看到了安利的愿景,人们也看到了这一点。 方向也已成为安利吸引和留住人才的重要法宝。”
李金芬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了自己的管理风格:“变得更加认真和执着。努力工作;对他人公平和公正;内心世界的和平与和谐。”
p事实证明,员工非常赞赏这种沟通方式。 生完孩子后,一些员工会将孩子的照片发送到郑李锦芬的邮箱,希望将小家庭的幸福传递给郑太太。 一些员工就公司活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,并写信给郑立金芬。安利(中国)不仅为营销人员提供更多的工作和更具吸引力的物质奖励,而且还引入了有效的识别机制。 公司制定了一系列规则和法规,例如“销售代表业务守则”,以指导营销人员合理开展业务并诚信经营。 如今,强调诚信和遵守法规已成为大多数安利营销人员的共识。